两万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英国 2005

导演: 张柏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伦云心 1小时前 :

    音乐剧启蒙。我在20岁接受了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 妮玲 8小时前 :

    它在有限的演员身上安放两三个角色,配合简单的道具,从而塑造不同的群像,搭建出丰富的场景,但又并不让观众觉得混乱,很多简单的转场效果极佳。

  • 孔鹤轩 7小时前 :

    一定要去看现场!!!我坐在第三排的rush ticket!!!太温暖了!!!简单的旋转舞台玩出花了!!!这就是现场艺术!!!

  • 居修雅 6小时前 :

    可惜因为疫情被取消的中国巡演(本来都买好了票

  • 丛鹏云 1小时前 :

    因为一种“我想做点什么”的朴素心情伸出的援手,在美国空域关闭的背景下发生。紧急状态下维持多元的自由国际主义童话,节奏很快,笑点很多,我看的时候却久久不能摆脱那种讽刺感,911啊911,在三十多分钟的时候,中止罢工的校车司机,带着非洲人到救世军营地,非洲人不肯下车,语言不通,校车司机看到对方捧着圣经,圣经的章节编号总是一样的,“看,腓利比书4:6”,Be anxious for nothing。“我们就是这样开始说起了同样的语言”。啊。还是随之泪目了。以及美国第一位女机长,在讲述自己成长的漫长故事之后,说我最爱的被用作炸弹,啊。我知道这只是stop the world 的小岛呼告,但我想世界本该如此。

  • 斌暄 9小时前 :

    题材很吸引人,从音乐剧的角度来说既没有抓我耳朵的歌,剧情也缺乏节奏。虽然演员都很卖力,但是有限的人数加上很小的舞台感觉局限性还是很大。

  • 司马玲珑 4小时前 :

    应该是看过没mark,挺真诚和愉悦的体验,忘了是女机长还是女镇长很帅气的面庞

  • 壤驷以松 4小时前 :

    就个人而言,这部音乐剧给我的感触不是很深,可能某些剧情会有所触动,里面的音乐也没能让我记忆犹深。

  • 凡博 0小时前 :

    真的好爱音乐剧....看到以前的同学把她简介改成artist/playwright真的emo了 羡慕可以追梦的人

  • 吴善静 1小时前 :

    一幕缩影,一段回忆,一个出口,一丝慰藉。

  • 倪友菱 0小时前 :

    音乐同善意一样感人,相当鼓舞人心的一部作品。(必须得感谢官摄,对于种种原因而鲜有甚至没有机会去剧院的人们来说,这真的是极好的奉送。)故事源于9·11事件及其影响的其中一面,虽然远离第一恐袭现场,但在这座小镇上,在这部戏剧中,所涉及话题却格外的充裕和细致,除了展现人类之间的互助互爱,还对信任理解、信仰责任等一系列关联概念做了具体的探究与表达。这就非常值得去思考,即便没有这场人为灾难,世界是不是本就该变得更美好,人与人之间应当更为宽容与和谐,人性的真善美不该在带着血泪的惨剧发生后才觉醒。

  • 依白夏 9小时前 :

    二十年前从电视新闻的报道或身边同学瞎聊而有的经历,十年前的懵懂发芽,五年前才开始接触相关纪录片,二十年后新的故事一样。角度不错,随时都可以投屏再看,再看看。 in Mar-2022

  • 掌梓菱 5小时前 :

    (官摄填补了我2020年初买好票但因疫情取消的遗憾,没想到眨眼又是两年过)

  • 公西嘉怡 1小时前 :

    比想象的欢乐,虽然有些笑点没get到。基于911背景的真实故事,又是疫情期间百老汇恢复的第一次演出,现实意义远大于内容。作为一部音乐剧,感觉唱段有点少,也没有太令人印象深刻的曲子。机长的高音真是又稳又轻松,Diane那段I'm here也很棒

  • 化沛白 4小时前 :

    善意与人性在危难时刻的闪光。哪个文化都有自己的阴暗面,可是最重要的是当人类超越割裂彼此之间的标签与符号,而仅仅是作为个体去尊重与交流的时刻,这样的可能性在今天的世界还存在吗?

  • 帆震 9小时前 :

    911事件导致的连锁反应,人与人在危难之中的互助充分反映了人性光芒,政治立场就不太好评价了,毕竟是美国主旋律舞台剧。

  • 博奇 9小时前 :

    除此之外,剧本本身对911事件给美国社会心理带来的各方面影响的刻画也是相对比较到位的。

  • 夙淑懿 2小时前 :

    我见识短,我老土,我第一次看百老汇歌剧,我就是被震撼到了,怎么着。

  • 巢秀兰 7小时前 :

    故事素材不用说。关键是舞台形式,给人启发。

  • 姬依玉 8小时前 :

    精彩,演员表现力简直炸了。摄像巨清晰,就像身临其境一样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